核心觀點導讀
近期全球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將會造成2021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芯片短缺問題預計將會持續到2021年第四季度。
造成汽車芯片短缺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和突發事件造成半導體廠商降低汽車芯片產能,間接原因是汽車智能化發展以及芯片產能集中,根本原因是缺少自主可控的汽車芯片產業鏈。
全球芯片產業鏈核心環節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我國汽車芯片企業數量較多,但是還未形成核心競爭力,尤其是芯片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
我國汽車芯片產業集聚區域主要是上海、廣東、北京以及江蘇,芯片產品主要是AI芯片和計算芯片,芯片上游的產業主要是硅片、半導體設備、芯片設計以及封裝測試。
政府部門、行業以及企業已經通過出臺政策、合資合作以及創新研發的方式開始尋求破局之路。
建議通過挖掘現有產能,優化排產計劃,解決當前短缺問題,同時通過政策支持和開展整零協同解決產業鏈安全
一
多因素導致芯片短缺,根本在于缺乏自主可控產業鏈
芯片短缺問題并不僅僅出現在國內汽車市場,而是廣泛存在于全球汽車市場。如表1所示,多家汽車企業發布因芯片短缺減產的公告。
此次芯片短缺問題在短期和長期內都會對汽車產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短期內影響整車企業的產能、銷量以及利潤;長期來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包括政府部門將會重新思考汽車芯片的產業鏈布局問題,從而影響汽車芯片的產業鏈重新分布。造成此次芯片短缺問題的原因如下。
(一)直接原因
(1)疫情及突發事件影響
(2)汽車企業對于疫情后需求增大預判不足
(3)消費電子擠占汽車芯片產能
(4)晶圓供求問題
(二)間接原因
(1)汽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
(2)芯片制造產能集中度過高
(3)缺乏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若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芯片產業鏈安全問題,通過創新發展掌握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環節至關重要。
二
政府、行業、企業已在尋求破局之路
目前我國政府、行業以及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汽車芯片短缺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可能產生的危機,相繼通過出臺政策、協同合作、自主創新的方式進行補鏈和強鏈。
(一)破局-政策:將芯片列為關鍵技術,加大產業支持力度
(二)破局-合資合作:車企投資或合資芯片企業,深度綁定,穩定供應
(三)破局-創新研發:科技類企業崛起,產品矩陣初步形成
車規級芯片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領域,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進入,以華為、地平線等為首的科技類企業成為主力軍,分別在5G-V2X、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完成產品布局,形成自身產品矩陣,表6匯總了我國當前主要芯片企業產品布局情況。2020年,地平線的汽車智能芯片出貨量達到了16萬片,2021年預計將達到百萬片。
三
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發展建議
當前汽車芯片短缺問題不僅僅是疫情以及火災等“黑天鵝”事件直接影響造成,更多地是汽車智能化發展和汽車芯片產能集中的“灰犀?!笔录е?,究其根源其實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鏈。因此,目前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發展亟需解決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當前供應短缺問題,二是長期產業鏈供應安全問題。
(一)挖掘現有產能,優化排產計劃,解決當前短缺問題
對于當前汽車芯片短缺,一方面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強各方協同聯動與供需對接,協調供應企業加大對中國市場的產能調配力度,提升流通效率,緩解供應緊張問題。另一方面,汽車企業應認真研究《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充分挖掘現有產能資源,優化車型排產計劃,保證生產平穩有序。
(二)政策層面,需要在科研、生產、應用多個層面給予政策支持,尤其是資金性補貼
首先,在研發層面,設立核心芯片、高技術門檻芯片等領域重大專項,推動設立整車、系統、芯片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從根本上解決技術桎梏,提高關鍵技術自給能力。
其次,在生產方面,加大對芯片全產業鏈激勵政策供給,尤其是聚焦性資金補貼,刺激全鏈條企業進入與加大投入,尤其鼓勵能夠獨立完成設計、制造和封測所有工序的全能型企業發展,保證供應鏈安全。
第三,加強行業標準制定,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推動與鼓勵主機廠采用國產汽車芯片,形成設計、制造、市場化的良性循環,持續推動國產芯片水平提升。
第四,針對我國當前芯片企業布局地區較少、分布不均、產業化程度不足等問題,注重發揮地方政府的關鍵作用,集中力量和資源,鼓勵地方產業集群及龍頭企業發展,推動汽車芯片產業跨越式發展。
(三)企業層面,改變高集中代工模式,加強需求對接與趨勢預判,加強整零協同
國內芯片企業多處于起步階段,應在起步之初建立良性發展模式,優先考慮供應鏈安全問題,改變芯片代工高集中模式帶來的制約。
在產品研發上,把握新技術發展趨勢,加強產品發展方向預估,提高產品的需求匹配度。充分考慮當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形勢,加強對新能源汽車中的功率芯片、網聯化所需通信芯片、5G基帶芯片、WiFi、藍牙、各類射頻通信芯片以及智能化相關芯片的布局。
在市場化方面,加強主機廠和一級供應商的合作,及時掌握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能規劃。
整車企業的核心策略是降低供應鏈風險,一方面要強化供應鏈管理,建立多供應商關系,同時加強與芯片供應商的直接對接與溝通,增加量產計劃下達頻率,及時調整采購方案,提高缺貨風險應對能力;另一方面,借鑒當前企業正在推進的合資合作模式,繼續加大與芯片供應商的深度合作,建立定制化研發合作模式,保證產品的匹配度與供應。
來源: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
作者:秦麗蓬 馬文雙